医生头像
张建平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产科
擅长疾病: 复发性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前诊断、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早产、优生优育、产前诊断、高危妊娠监护、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处理等 。

医生介绍

  现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产科主任、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妇产科学会产科学组成员、中华妇产科学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早产及流产学组组长等,International OB and GY杂志特邀审稿人、中华产科急诊电子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十余本杂志编委。

  从事妇产科三十余年,擅长本专科特色技术自然流产诊疗、早产防治、产前咨询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殖免疫学和围产医学。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3项、以及教育部、省级、校级等基金13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院级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SCI 9篇)。培养硕士研究生50余人,博士生十余人。主编专著三部,《流产的基础与临床》为国内首部针对流产专业进行临床指导的论著。自从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生殖免疫学习班,2012年开始每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早产的最新进展,讲授不孕不育及流产的诊断方法、辅助生殖技术、孕后的安胎治疗、早产防治等诊疗新进展、新经验,培训全国学员2000余名。在国内国外同行中获得广泛认可及肯定。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78.09~1983.07,中山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学士学位

  1985.09~1988.07,中山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3.07-1985.07,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

  1985.09~1988.07,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在读硕士研究生

  1989.12-1994.1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1994.12-1997.0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97.05~2002.04,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产科副主任

  2002.05至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妇产科副主任、产科主任

  2002.06~至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教授、主任医师

  2008.10-至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兼职产前诊断中心主任

  多次参加国内外围产相关学术会议,如国家科学与标准会议、国际产科论坛会议、早产防治海峡两岸专家学术论坛、英国产科会议、MFM会议、围产期医学国际会议等。

  学会、杂志兼职:

  中华妇产科学会产科学组成员、中华妇产科学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国优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助产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早产及流产学组组长等,International OB and GY杂志特邀审稿人、中华产科急诊电子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等十余本杂志编委。

  临床工作:

  门诊每年七千余人/次,就诊病人来自全国29个省及周边数个国家。收治病人量多,多次获院个人贡献奖,住院病人不断上升,病区长期加床,常年床位使用率为140%以上,出现挂号供不应求,住院床位爆满的现象。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疑难危重症病例重大会议每年次数20次以上。

  教学工作:

  多次为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医学生授大课。培养硕士研究生50余人,博士生十余人。自从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生殖免疫学习班,2012年开始每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早产的最新进展,讲授不孕不育及流产的诊断方法、辅助生殖技术、孕后的安胎治疗、早产防治等诊疗新进展、新经验,培训全国学员2000余名。

  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殖免疫学和围产医学。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3项、以及教育部、省级、校级等基金17项。

  近五年主持科研情况:

  1. CD4+CD25high 调节性T 细胞的FOXP3 表达异常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基面上项目,60万,2013-2016年,负责人。

  2. 固有免疫模式识别受体NOD1-2异常表达在母胎界面免疫紊乱中的作用研究. 国家自然基面上项目, 60万,2012-2015年,负责人。

  3. 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FOXP3表达异常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研究,广州市科技计划,8万,2014-负责人。

  4. 自发性早产规范化诊疗临床路径的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5万,2014-2016年,负责人。

  5. RSA规范化诊疗临床路径的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3万,2013-2015年,负责人。

  6. 脂肪乳与免疫球蛋白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山大学5010项目,50万,2012-2022年,负责人。

  7. 新型生物膜在改善剖宫产切口疤痕的临床应用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15万,2011-2012,负责人,顺利结题。

  著作、论文、成果:

  主编专著三部,副主编一部,参与全国妇产科第八版统编教材、《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产科学卷、威林姆斯产科学翻译等二十余部专著编写,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SCI 15篇)。

  著作

  主编:《流产的基础与临床》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为国内首部针对流产专业进行临床指导的论著。

  《早产的基础与临床》201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妇产科医师门诊决策》 2010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副主编:《疑难妇产科学》 2006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论文(仅列SCI):

  1. Expression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NOD2 in Decidual Stromal Cells Isolated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PLOS ONE. 2014 Jun 16;9(6):e99612.

  2. A comparison of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between water immersion during labor and conventional labor and delivery. BMC Pregnancy Childbirth. 2014 May 6;14(1):160.

  3. Relationship of karyotype to embryo crown rump length and maternal serum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level in early miscarriage. Am J Perinatol, 2014 Apr 4. [Epub ahead of print].

  4. Malignaces associated with pregnancy: an analysis of 21 clicnical cases. Ir J Med Sci, 2014 Feb 23. [Epub ahead of print].

  5. Predictive value of fetal fibronectin on the embryonic loss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in early pregnancy.Clin Exp Obstet Gynecol. 2014;41(4):380-3.

  6. Reproductive outcome and fetal karyotype of couples with recurrent miscarriages. Clin Exp Obstet Gynecol. 2014;41(3):249-53.

  7. Leptin Promotes Fetal Lung Maturity and Upregulates SP-A Expression in Pulmonary Alveoli Type-II Epithelial Cells Involving TTF-1 Activation. PLOS ONE. 2013, 22;8(7):e69297. IF=3.73

  8. Effects of LMWH and HB-EGF on Human Trophoblast in first Trimester. Fertil Steril. 2012, 97(3):764-70.

  9. Changes in coagulation and hemodynamics during pregnancy: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of 58 cases. Arch Gynecol Obstet. 2012; 285(5): 1231-6.

  10. Coagulation and prothrombotic state parameters: a clinical analysis during early pregnancy. Ir J Med Sci, 2011, 180(4): 813—817.

  11. Evaluation of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women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 a single-centre study. Chin Med J (Engl). 2011, 124(9):1310-1315.

  12. Changes of CD4(+)CD25(high) regulatory T cells and FOXP3 expression in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patients. Fertil Steril. 2010, 94(6):2244-7.

  13. Memory IL-22-producing CD4+ T cells specific for Candida albicans are present in humans.Eur J Immunol. 2009,39(6):1472-1479.

  14. Severe liver disease in pregnancy.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8, 101(3):277-280.

  15. Prophylaxis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by intra amniotic administra -tion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4,117(1):120-124.